资源整合优化方案范例6篇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07-11
资源整合优化方案范文1论文摘要:从“人一制度一执行机制”三个重要方面,提出了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整体思路,根据整体思路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了方案设计,同时阐述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优化的具体措施。我国高校教学资源的利益效率与发达国家大学有很大差距,这不仅制约了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

资源整合优化方案

资源整合优化方案范文1

论文摘要:从“人一制度一执行机制”三个重要方面,提出了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整体思路,根据整体思路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了方案设计,同时阐述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优化的具体措施。

我国高校教学资源的利益效率与发达国家大学有很大差距,这不仅制约了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步伐,也不符合高等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时代要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学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审视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即将各种资源分配到各个组成部分中去,保证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对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研究对提高我国高校整体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1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思路

首先,实行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要有学校管理层的全力支持,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前提。同时全校教职工的配合也至关重要,推进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要动员全校的力量,由学校管理层倡导,全校教职工全力配合才能使整合优化工作开展起来。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相关制度。最后是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就是对整合优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的活动。

2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原则

2.1目标导向原则

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要有一定的目标导向,这个目标导向为整合与优化提供了方向和考核的标准。把目标导向转换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就是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主观能动性,组成多功能团队,提高科技攻关能力。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时也是以此为目标,重点考核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并采取相应优化措施使物力资源和教师资源得到整合与优化。

2.2人人参与原则

人人参与原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这需要高校内部各个成员共同努力,严格贯彻执行,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上到学校领导,下到学校教职工,都要参与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各个环节,将整合与优化的观念融人到工作当中,使整合与优化相关制度、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2.3效益原则

效益是衡量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结果的最直接的指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为了提高教学资源的投人产出效益和利用率,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处处体现了效益原则。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手段,使得教学资源的产出效益或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就可以认为教学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因此,效益原则是衡量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结果的最佳标准。

3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方案设计

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方案设计是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整体思路得到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设计的,只有总体上有制度上的保证才能使整合优化方案顺利实施。

3.1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步骤

首先,由学校管理部门对全校教学资源进行清查,通过投人产出效益评价和利用率状态评价对教学资源进行状态分析。其次,根据分析结果将教学资源进行初级分类,分为:可优化资源和不可优化资源,然后对可优化资源中投人产出存在问题或利用率较低的资源细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再次,根据资源的性质采取相应优化措施进行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资源再次进行效益评价和利用率评价,回到最初状态。这个方案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直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止。

3.2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其核心是要确立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性地位,加快高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把“为教师提供一流服务”作为学校机关职能部门和全体管理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工作的出发点,在考虑问题、计划工作时要以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为重、为先。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服务,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总而言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意味着必须提高广大教师参与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在学校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着眼于人才资源的开发,致力于人才的合理利用,做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要始终坚持尊重教师的意愿、了解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转变高校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职能,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现代师资管理模式。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转变.

其次,完善学术团队的激励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加人科研团队,必然要在学校政策和考核机制中体现出来,对科研成果的考核要将个人业绩与团队价值结合起来进行考核,构建学术团队考核指标要将能学术团队的组成和效益进行细分,使其反映学术团队的价值。

3.3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打破部门界限,深化共享意识。二是共享资源IR的公开传播。

肖先.打破部门界限,深化共享意识。资源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最有效的办法,资源共享可以促进创新、提高办学效益。而日前学校中大多数教学资源分属于各学院或部门,如大型仪器设备分配后通常归各学院的实验室所有,即使在闲置期间也不能由他人使用,甚至出现单人专用的现象,仪器设备的使用封锁在小团体或个人的小圈子里,导致了其利用率低和重复购置的现象。实现资源共享是提高物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首先必须更新‘伪我所有、为我所用、于己方便”的旧观念,从全局的层面上看待物力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物力资源共享及其管理机制的建立不是大学领导和某一部门的行为,而应是从领导到教职工的普遍行为,而这种行为的实现,必须以更新旧观念为先导。另外,建立共享机制不是简单地将物力资源集中起来,而是管理方式的改变和使用上的开放。

其次,共享资源信息的公开传播。物力资源不仅可以实现校内各部门共享,也可实行对外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来补贴物力资源的成本。而采取这些措施的前提是使共享信息得到传播,包括校内公开通知和社会宣传。共享资源信息的公开传播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若信息没有流通,没有人了解有哪些资源可以共享,就不会有人来提出共享要求,使共享无法实现,最终使资源共享变成了一种口号。

资源整合优化方案范文2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效应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动,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作为记录城市建设信息的城建档案也发展迅速。城建档案一般指得是城市在建设、发展、管理等一系列城市活动所产生的档案,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当前,城建档案必须重视档案信息的整合,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以便其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

一、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概述

(一)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记录,对于城市发展具有历史价值、实用价值以及服务价值。历史价值指得是城市建设档案是对城市的建设的进程各个方面的记录,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料。实用价值指得是城市建设档案资源能够对城市的建设、规划提供一定的信息和依据,对于城市的再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服务价值指得是城市档案信息资源汇集了城市建设的各个行业信息,包含了城市各个方面建设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故而其服务的范围比较大。

(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效应内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内容广泛,资源的整合、机构的整合、人才的整合以及服务的整合均属于其范畴;资源整合是对城市城建档案实体以及信息等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对软、硬件资源以及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软、硬件资源整合是对城建档案管理所需的设施以及软件平台进行整合;机构的整合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能够推动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人才的整合是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通过对人才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服务的整合是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放大化,提高城建档案信息效应,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效率。

(三)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意义。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对于整个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优化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各个部门的职能关系,有助于提高城建信息的价值和利用率,有助于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重要性,增强城建档案信息的服务效应。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整合可以合理优化信息,促使城市信息交流加快,提升城建档案服务效应。同时,信息资源整合有助于提高城市对档案信息的进一步了解,进而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加深城市对于城建档案信息的理解,从而提高城建档案的地位。

二、加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一)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整合体系。由于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内容的广泛性,其信息服务效应比较分散,因此需要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整合性的服务体系。首先,城市档案相关管理部门要明确其信息资源管理的职能,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进而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的互补。其次,注意对城建档案各个行业信息的整合,加强信息共享,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的整合,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信息的功用。最后,采用科学有效的信息整合方法,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城建档案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城建档案服务的社会化,最终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完善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是其开展信息整合的保证和基础,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比如在城市的档案管理部门设置档案信息整合部门,对档案信息的整合进行指导和监督。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对档案信息整合管理的监督。同时,城市档案部门还应加强对内部信息进行整合,整理好城建信息资料,对各行业信息进行规划整合,从而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使用率,实现城建信息资源共享。

(三)丰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形式。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城建信息整合仅仅限制在档案管内部,导致其服务效应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丰富档案信息整合形式。首先,城市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共享信息服务体系,从而提高资源的服务效应。其次,完善城市各档案管理机构的协调工作体系,加强各机构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城市档案合作优势。最后,建立城市档案信息公共检索数据库,开放档案信息,加强信息分享率,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服务效应。

三、结论

城建档案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能够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作用,提高城建档案服务效应。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内容十分广泛,因此要重视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其信息效应。应该努力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整合体系,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丰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形式,推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进而推动城市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资源整合优化方案范文3

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面对大量分散无序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信息门户整合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资源整合的全面性利用信息门户可以全面整合档案领域的重要资源。重要资源是指进入信息门户的档案资源应是档案领域具有权威性、使用价值高的核心资源和相关资源。全面是指信息门户的档案资源范围应该涵盖该领域所有类型的资源,既包括存储于本地的不同载体、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档案资源,也包括因特网上的可以公共获取的档案资源。

1.2资源整合的集成性。基于信息门户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作为一种信息整合的方式,其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将各种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与服务整合在一个界面中,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就可实现对多种档案资源和服务的利用,具有很强的集成性。

1.3资源整合的可靠性。信息门户的网络档案资源经过选择,并根据资源组织体系和元数据机制进行描述、链接和组织,通过技术手段对信息门户的档案资源实现控制和管理,为提供高质量、系统化的网络档案信息服务提供保障。

1.4资源获取的便捷性。针对用户的特点及需求,以统一的界面提供浏览与检索,并在专业组织体系支持下优化浏览和检索。信息门户一般都提供资源分类或主题浏览以及资源类型浏览两种导航功能。

2基于信息门户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步骤

2.1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与筛选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与筛选主要是由档案学专家和档案馆专业人员根据事先制定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采集与筛选标准,通过人工方式在数量众多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中挑选出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经过这样的综合评判以后,可以达到对档案信息资源质量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2.2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描述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其基本功能是对资源对象的内容与位置进行揭示与描述。基于信息整合的信息门户目前多采用DC(DublinCore,都柏林核心)作为资源描述标准揭示资源的内容特征、外部特征和关系特征。因此基于信息门户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描述可以采用DC元数据和基于XML的资源描述框架对结构化的元数据进行编码,使得各种元数据间的转换成为可能。

2.3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组织目前的主要做法是以信息组织体系(分类/主题词表)为信息资源组织基础。利用《中国档案分类法》将网络档案信息资源集合成一个有序的等级系统,这样既能揭示出所包含的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又能显示出各类档案信息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反映一系列的相关资源。利用《中国档案主题词表》等主题标引体系,提供比较深入的体现特性的专业性检索。

2.4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对于加工处理过的结构化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适合采用通用的数据库技术和产品来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应用开发基于数据库的元数据加工系统,对元数据的编辑、存储、等处理过程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应用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动态网页技术等实现元数据基于Web界面的有效组织,实现浏览和检索功能。这样,任何有权限的信息用户,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相应的网络设备,获取他所需要的任何经过整合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

资源整合优化方案范文4

一、企业信息化背景下档案部门的现状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浪潮导致企业的纸质文件越来越少,电子文件则不断增加。面对这一趋势,档案部门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极端一,认为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难以有效管理这些脆弱的电子文件,因此只保管传统的纸质文件或打印件,轻视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导致大量档案资源流失。极端二,将实体档案做数字化处理,重视信息系统建设却忽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方式,其本质都没有超越传统模式,档案部门在企业中仍在扮演着被动的保管者角色,缺乏主动提供参考信息的意识,无法创造直接利润,因此不被管理层重视。传统档案工作面临危机,档案部门亟需重新定位,开展改革,实现从被动保管到主动服务,从档案管理到信息资源中心的转型。

二、企业档案部门定位转型的依据

从上述现状中不难看出,档案部门在企业的地位取决于其对企业效益的贡献。基于此,企业档案部门应告别传统的被动角色,转型为企业“信息资源中心”,不仅提供档案服务,同时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实现企业信息的高效流通和共享。具体来说,企业档案部门转型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理论上,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

徐拥军在其博士论文《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模式——基于双向视角的研究》中介绍了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其基本思想可概括为:第一,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在于企业外部的力量,而源于企业内部的资源;第二,只有具有战略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的资源(核心资源),才能为企业带来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企业档案作为产生于企业内部的信息记录,不仅具有战略性,更具有独特性和难以模仿性,从而为企业带来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潜藏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而作为这一资源的管理者——企业档案部门,除了对档案的整理保管外,也应承担起信息资源管理之责,对企业内的文件、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梳理整合和开发利用。总之,正是企业档案的信息资源属性为企业档案部门转型为“信息资源中心”提供了前提条件。

2. 实践需求上,企业需要设立整合和优化信息资源的部门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企业内各部门纷纷采用了适当的应用系统,如OA系统、eHR系统、财务系统等等,但据原国家经贸委等调查表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不同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比例大多低于1/3。产生于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系统软件的信息无法共享,数据无法交流,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引发一系列问题,如信息需多次重复输入,费时费力且易造成冗余、信息交流一致性无法保障,这些严重阻碍了企业内信息交流及信息化建设进程。

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不仅要改良、升级系统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企业的信息标准化和流程规范化。借鉴国外经验,企业的信息化必须有一个信息主管来统帅,依靠专门的部门来实现。就我国企业而言,大多数都设有信息部门或数据中心等类似机构,但这些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系统、软件的技术维护,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而不是对信息资源本身进行管理。因此企业急需专门部门来整合和优化内部信息资源,解决信息冗余和沟通不畅的问题,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企业档案部门接收各个部门的文件,企业的各方面的数据在此汇总,这使得企业档案部门转型为“信息资源中心”,整合优化信息资源变得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必要性。

3. 自身优势上,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企业信息管理有潜在价值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大多为程序员、网络管理者和技术支持人员,这种人员结构的后果是导致过分注重技术而忽视了管理,这一缺陷正可由具备专业技能的档案人员来弥补。

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他们具有对信息分类、查找和重新发现的技能,能有效组织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档案人员是管理人才,善于分析和理解企业及各部门的信息需求,并针对需求做出及时响应,因此可作为联系信息技术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中介桥梁,他们与其他信息技术人员合作,对信息需求做出响应,可创建起“信息资源中心”。 [论文网]

三、企业档案部门的转型策略

企业档案部门要实现从传统模式向“信息资源中心”转型的过程,需着眼于以下几点:

1.明确档案部门的定位和职能

档案部门的定位变化。企业档案部门必须重新自我定位,在做好传统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从被动的实体保管转向信息资源管理,定位成企业的“信息资源中心”。从长远来看,更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组织提炼显现知识,挖掘开发隐性知识,建立“企业知识库”,将档案部门打造成“知识中心”,推动企业知识共享。

档案部门的职能变化。其主要职能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做好基础档案工作,保存企业记忆,这也是实现其它职能的基础。其次,整合企业信息资源,提供决策依据。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平台,综合集成各部门形成的信息资源并进一步加工,使其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最后,构建知识平台,实现知识共享。企业档案不仅记载了企业的发展历史,其中也蕴含着员工积淀的知识经验。采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知识平台,将各个业务部门有价值的信息都“归档”到知识平台,形成可共享的知识。

2. 优化档案部门的工作机制

档案部门要实现转型,就必须优化工作机制,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标准化。一方面是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即通过在企业内制定统一的制度体系,规范企业档案部门的工作流程,明确企业内文件信息的流动规则,界定与档案部门相衔接的业务部门在操作中应遵循的步骤和依据。另一方面是文件数据的标准化。确保企业内不同系统生成的电子文件能够兼容、归档、浏览,实现数据信息的统一和共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资源整合优化方案范文5

关键词:档案 信息资源 整合

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如何深入的发掘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程式,是档案管理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因其可以解决现在档案利用受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面向公众的“整管整取”,而受到普遍采用。但是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还不成熟,迫切需要完善。本文拟对策问题进行研究。 中国

一、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涵义与功能

所谓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就是在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下,对分散形成的档案进行分散保管,用网络技术连接区域性综合档案馆保管基地,通过以区域内档案实体整合与数字档案信息整合两种方式来进行管理的模式。

从其具体功能来看,主要有三点:第一,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有利于完善馆藏结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以整体化的理念,有利于打破行业、地域和机构的界限,有利于完善馆藏结构。第二,信息资源整合有利于地区信息配置的优化。整合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接收范围的统筹规划,使档案信息机构朝着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知识组织方向发展,缩小了地区间的“数字鸿沟”。第三,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有利于实现档案社会功能。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搭建信息共享的平台,更好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便于档案信息转化为社会财富。

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功能,我国也加快了这方面的建设步伐。2010年6月,国家档案局了《数字档案建设指南》,旨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尽管我国大力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制度层面:档案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现存档案工作实行的分级、分专业管理体制,暴露许多弊端,已经不适应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大量档案资源长期散存在各单位,处于非专业管理状况,管理混乱,损失难以想象。由于档案管理无序,查找利用困难,更难以服务社会;重复建设,财力、物力浪费严重,同时,综合档案馆馆藏结构单一,服务功能弱化。因此,为确保以后不再造成新的档案资源分散,必须通过资源整合理顺管理体制和建立起新的规范化运行机制。

2、技术层面: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技术落后

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不仅包括档案实体的整合,还包括数字档案信息的整合。除档案实体的整合在基层馆内借助技术整合,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地域范围内,更大范围的整合,传统档案硬件设施不齐全无法完成整合的任务。除了人员技术掌握能力外,档案部门普遍设施不齐全,目前档案部门没有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提供的条件来开展这方面工作,突出表现在一些档案保管单位连最基本的目录都没有编制完整,更谈不上档案目录中心的建立。全国档案目录中心历经二十余年的建设,至今没有完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人力资源层面:档案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信息化条件下,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不仅依赖于档案管理制度和技术,与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密不可分的。总的来看,我国目前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亟待提高,一方面受档案馆人员自身学历、专业、知识面等条件的制约,不少人面对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信息需求,显得力不从心,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另一方面部门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缺乏能适应档案资源整合需要的人才,这些现状使得档案馆档案资源整合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三、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以及档案部门现代化建设为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前提条件。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我们必须从制度建设、技术强化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予以努力。

1、制度层面:强化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制度保障

强化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制度保障是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建设中的关键因素。具体来讲:一是要明确整合主体,建立约束机制。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要有制度作为保障,明确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主体。在设置上必须进一步调整档案馆网布局,明确整合建设中主体部分,进而建立约束机制。二是规范管理档案信息整合的工作环节。无论是档案工作的社会各环节配合,还是档案工作本身的运行机制都要规范。另外,还要加强对整合部门的监管,使制定的相关规定与制度落实到实处。

2、技术层面:推动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数据库建设

在数字技术支撑下,信息数字化已广泛应用于其他信息领域,档案资源整合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档案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因而,建立起资源配置合理、特色突出、利用方便的档案信息资源库是重点。档案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中的“细胞”组织,根据工作要求建立档案管理数据库,将各部门各单位在网上流转的档案信息通过oa系统自动存到档案数据库。主要建库工作见图1所示:

3、人力资源层面: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只有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使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与建设工作更优质、高效地开展。一是档案从业者要有良好的知识素养。档案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素养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二是要掌握熟练的信息处理能力。不仅要适应网络信息技术操作的要求,还要具备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档案信息网站的设计与维护、数字档案馆的构建等能力。三是要具有扎实的业务能力。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人员熟练地运用业务知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档案信息展开分析和整合。

参考文献:

[1] 曹航,杨智勇.档案资源整合:现状、困难与推进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0(4):57-58.

[2] 曹航,谢敏.条款分割、体制约束与机制创新——对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再思考[j].档案管理,2010(1):26-28.

作者简介:

资源整合优化方案范文6

1.档案整合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概述

1.1档案整合管理

整合是指将某个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若干组件进行联结,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站在管理的视角,整合就是进行创造性融合的过程,整合不代表简单地将组件进行拼凑,而是经过优化、选择和搭配的过程,使组件之间形成一个互补、匹配的统一整体。整合管理属于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采用整合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具有高科技时代的企业特点,对企业和单位中的技术、管理和组织进行统一的集成研究,使单位或者企业能够适应时展的需求,最大程度地促进经济迅速发展。档案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或者管理活动中对相关事项进行的记录,它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它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珍贵的记忆财富。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管理和开发档案的信息资源,使之能够为社会服务活动进行相应的工作。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多样性和创造性,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更好的进行档案管理成为人们所重点关注的内容。构建良好档案系统的基础首先是对档案信息系统的内涵、特征和相应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档案信息的整合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档案信息的利用和搜集效率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档案质量控制理论相继提出。档案集成管理首先应该对传统的档案信息系统进行优化整合,使各个要素之间形成互补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就是档案的整合管理[1]。

档案整合管理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非线性相干性。档案整合管理具有整合管理的内在特征,那就是非线性相干性。主要表现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是纯粹的叠加整合,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相互的制约;档案的集成组件也是非对称的,不是简单的对称性排列,各自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二,和谐有序性。和谐有序性主要是指在档案的管理系统中,管理手段、技术支持和管理主体之间是一种互补优化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具有许多智能的软性要素,可以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便利条件,促进整体和谐有序的进行。第三,基于知识平台的整合管理。档案整合管理具有基于知识平台的特点,知识管理可以对管理的过程进行优化和延伸,完善管理手段,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档案整合管理属于知识管理的类型,可以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知识整合。第四,动态开放性。档案管理的动态开放性是指在档案整合管理的过程中是开放的,管理系统可以随着外界的变化而产生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外界各种资源的流动情况越来越复杂,处于动态开放的环境中。档案整合管理只有顺应环境的变化不断作出适当调整,才能使管理系统实现科学合理的运行。

1.2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是对相关事项进行的有价值的记录,记载着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内容涉及多种方面,在整个文献信息家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档案信息不仅可以依附于传统的载体,而且还还能依附于其他的载体。在信息时代中,档案只有实行共享,才能得到一定的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质上是以网络为工具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向公众提供较为合理的信息服务。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建立网络档案信息中心。通过网络传输系统,加强对档案的信息管理。档案资源共享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原始记录性,档案是一种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体现方式,不是通过刻意的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搜集,因此具有较强的原始性,这也是不同于其他信息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信息系统中也是具有鲜明的特性;第二历史性,档案中的信息反映的已经发生的社会活动,记录的是具有事实性的历史事件,具有较强的回溯性,不仅展现了人类特有的智慧,而且还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信息具有时效性,因此需要档案人对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加工和处理,从中提取出对人类有现实性的价值信息,提高档案信息的开发水平;第三社会性,档案是记录人类生产生活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档案的形成者和内容具有广泛性,另外,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多种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较强的社会基础,可以产生较强的社会效益;第四分散性,档案具有较强的分散性,主要原因是档案具有多种类型,而且层次也有高低之分,档案人具有不同的记录档案风格,因此在档案内容上也具有广泛性和分散性,有的档案记录不完全,在时间或者空间上被分散成多个部分[2]。随着档案数量的逐渐增多,档案的质量会有所下降,导致其中会融入价值比较小的档案信息,增加了档案资源的分散性。

2.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共享具有的相关问题

2.1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意识较差

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档案人的思想意识比较封闭,不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而且大多数的档案馆都是自成一体,相互独立,严重阻碍了档案资源共享活动的开展。许多单位对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意识比较差,不利于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没有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动力机制,对档案资源信息推动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不能达到信息化的要求,因此就需要每个档案部门从传统的思想桎梏中解脱出来,认识到信息化进程对档案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增强整体的意识。

2.2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手段落后

实现档案资源的充分共享需要建立便捷的信息查询系统,但是在我国档案资源信息整合的过程中,没有对检索方面进行充分的认识。造成了比如检索入口少、检索范围窄的问题。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档案检索网站没有形成科学的检索方式,导致检索结果过于简单。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加工工作也过于简单,缺少系统的信息检索平台支持。另外检索的软件过于落后,不能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的分类,影响用户的检索效率。档案资源数字化的程度也比较低,虽然我国的数字技术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与社会大众对档案信息需求量的增加产生了矛盾。

2.3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落后

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要想实现资源的共享就需要进行技术的提升,数字化是影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缺少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由于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内向性等特点,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会牵涉到信息安全的问题,因此就需要进行高度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平衡保密和共享之间的关系。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进行制约:第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档案信息保密和安全教育,并且要根据单位的具体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保密制度,提高全体职员的档案信息安全意识;第二,在保证信息资源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较多的档案资源,为社会提供重要的研究价值。

3.基于整合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构建

3.1完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是通过外在网站的形式进行共享,在内部的后台具有相关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可以通过检索的方式浏览和查阅相关的档案信息。加强档案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利用数据专线连接各个档案馆,建立统一集成的数据内网,通过内网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和上传,便于查阅网站上的信息等,同时这种专线的形式也更为安全。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网进行各个档案馆信息的共享连接,设置特定IP的终端才可以访问核心档案的相关信息,或者建立口令或者密码的访问形式。这种形式运行成本较低,但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其次,建立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网站,通过这种网站与数据库进行连接,还可以在网站中增加通信、留言和检索的相应模块[3]。

3.2建立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区域总模式

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区域总模式是指单位的决策者制定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总项目,并将该项目分配给单位中的各个职能部门,由各个职能部门进行资源信息数据的整合后在档案管理网站上进行开设,提供相关的信息查询界面供使用者进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单位档案的内网进行相应的数据资源查找,还可以将审核过的档案资源放置在网络平台中,为公众提供查阅。进行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调查过程中,对各个档案馆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掌握馆藏资源情况,了解档案信息的利用情况,然后向总部门进行汇报。还要根据档案的使用需求,明确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事项,建立相应的共享策略。综合不同档案馆的资源利用情况,建立统一集成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策略,保证每个档案馆的资源信息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按照相关的数据格式,确定每个档案馆所要上报的数据类型,建立统一集成的数据库。建立良好的档案信息资源检索入口,方便单位进行网上信息检索。部分档案信息还可以对公众开放,利用互联网提供统一的检索工具。

3.3建立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区域分模块

目前,各事业单位档案馆也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可以利用相关的数据检索软件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工作。根据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单位的内网中建立相应的档案信息查阅网站,完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查询服务。这种模式虽然简单,但是可以有效避免数据整合的步骤。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