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官方用语为什么也是普通话?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08-12
以下摘抄自维基百科:1909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的官方命名。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次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了史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确定了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国音,具有入声。同期并制定

以下摘抄自维基百科:

1909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的官方命名。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次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了史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确定了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国音,具有入声。同期并制定了注音字母第一式。1920年,在“京国之争”之后,由“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将国音确立了“以北平读法为标准音”,即“新国音”,并开始在全国学校推广。1932年之后的国语广播,都采取了以《国音常用字汇》为标准的形式,各地的国语标准一致化。1949年以后的国语系统,即源于这个时期的国语系统。

但在日治时期的台湾,“国语”一词则是日本统治者的官方语言—日本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取代大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成为台湾最高统治机关。194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以综理各项治台事务。当时在台湾最常用语是日语和台语,来台的国民政府官员由于语言障碍,几乎无法与百姓沟通。

1946年,陈仪成立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隶属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由魏建功任主任委员、何容任副主任委员,综理全台湾的国语(当时多数台湾人称之为北京话)推行业务。同年10月,陈仪下令停止报纸、杂志的日文版本,并禁止台湾作家用日文写作,对当时的台湾本地人有相当大冲击[12]。由于台湾民众已经习惯了使用日语,这种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更迭的。

由于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中华民国政府下令全面禁用日语,停止发行日本唱片。整体而言,虽然主管机关的层级以及主管人员迭有更替,但国民政府推行国语并让方言消灭的政策始终如一。在推行上一直采取“刚性”作法,并以学校教育为主轴,兼及其他社教管道做实施[13][14]。

1949年之后,由于中华民国政府播迁来台,台湾一下迁徙了几百万大陆人民,他们各操自己的方言,互相交流十分不便,无法沟通,因此,民国政府推行国语政策逐渐开始积极推广国语运动[15]。由于国共内战爆发后,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交流也中断了,很多在北京话的发音都得以存留下来,并逐渐结合台湾本地的发音发声方式,形成了具有台湾风情的台湾语文。

zh.wikipedia.org/zh-cn/

早在明清时候,官话就是北京话,民国时自然沿用。

文章与文学的区别: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一、意思不同1、文章:(1)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2)泛指著作。(3)比喻暗含的意思。(4)关于事情的做法.2、文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运用虚构和想象,使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文学体裁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二、出处不同1、文章: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人类最初,只有言语,没有文字,到了有文字的发明,才开始用文字纪录言语,便成为所谓文章。”2、文学: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 三、侧重点不同1、文章:指客观存在的。2、文学:指抽象的。

极为稀有的一个问题……因为一句话就没一个对的……全是事实错误

①台湾没有法定的「官方用语」,只有约定俗成的通用语言

②通用语言是国语(台湾华语),不是「普通话」

平台注册入口